12月13日下午13:00,意昂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论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上海实践》第十一讲“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在奉贤校区2教101顺利开讲🕯。意昂4牛富俊研究员为同学们带来题为“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报告——地理科学对工程建设的启示与实践”的专题课程。
本次专论课旨在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生态和文化独特性,并深刻认识到其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及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重大战略意义,以确保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得到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牛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由其主持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九专题五“冻土冻融灾害及重大工程病害”的研究项目🖕🏻。他从季风形成、亚洲水塔和高原生命三个维度出发,对青藏高原隆升是如何塑造地理气候格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从青藏高原冻土的发育情况出发,讲解了地理科学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启示与实践。
随后🚻,牛老师以青藏铁路建设为例👰🏽♂️,为同学们深入解读了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增加🪿、高原缺氧🚻、生态环境脆弱等自然因素及冻土区道路建设运营等社会因素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程国栋院士带领团队潜心钻研、不畏艰苦,最终创新出“主动冷却冻土工程传热调控理论”,为青藏铁路建设中冻土路基稳定性维护提供了科学途径,破解了如何以环境友好方式实现冻土区筑路的世界性难题👨🏽🏭。
在课程讲解中👲,牛老师反复强调生态文明思想和科学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青藏铁路建设的伟大胜利👨🏽🏭,就得益于我国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建设者们对自然地理要素“仿生”利用的科学实践,在达成经济🛬、社会、民生目标的同时🤷🏿♀️,实现了低碳、环保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世界提供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牛老师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同学们必须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科学态度🛣,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在互动环节中,大家踊跃提问,牛老师耐心细致地为同学们解答每一个问题👜0️⃣,引导同学们更深入地思考。牛老师鼓励大家要认真学习青藏高原科考人员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的坚忍不拔、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牦牛精神”🏤,希望同学们能够将“牦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未来的学术追求和社会实践中,展现出卓越能力与责任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此次专论课不仅让同学们对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中的地理科学奥秘与工程实践智慧有了深入了解🧇,更让他们坚定了要走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决心。大家纷纷表示👩🏽🎤,将把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下一步,意昂4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上海实践》专论课为依托,持续深化课程内涵式建设,着力提升青年学子的生态文明素养💅,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生态文明教育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图片🥏、供稿:院办)